人才需求 | 華中農業大學

一、單位簡介
華中農業大學肇始于1898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迄今已走過127年辦學歷程。新時期,學校堅持“以質圖強、融創致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奉獻對人類和地球都健康的豐富衣食”為使命。學校的發展愿景為,到2035年,基本建成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成為世界高等農業教育高地、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優秀人才富集區。
這里,學科優勢特色明顯。
農、理、工、文、法、經、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
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材料科學、免疫學、社會科學總論、地理科學、臨床醫學等14個學科處于ESI前1%;
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處于ESI前1‰;
植物學與動物學處于ESI前1?。
這里,教育體系完整。
堅持育人為本,讓獅山成為一流人才的金搖籃。
現有學院(部)17個,本科專業6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個。
這里,科技實力雄厚。
強化有組織科研,讓獅山成為創新創造的殿堂。
現有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和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臺1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5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觀測站)91個。
湖北洪山實驗室,聚焦生物育種領域,以奉獻對人類和地球都健康的豐富衣食為總體目標,凝聚優勢力量,整合創新資源,建設服務種業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打造國家種業創新排頭兵。
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交叉科學研究院:聚焦交叉性、前瞻性、基礎性、戰略性科學技術問題開展探索研究;與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政府共建神農架科技創新中心:推進生態環境與綠色發展新興交叉學科群建設;與湖北省襄陽市政府共建襄陽現代農業研究院:強農興農人才培養重要基地和現代農業研究基地。
這里,尊重人才蔚然成風。
秉承“學術多問計學者、育人多傾聽師生”理念。
堅持人才優先戰略,引育并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精準引精細育精誠用;堅持“聚八方碩彥、促持續發展”的人才事業觀,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堅持“用當適任、用當其時、用當盡才”的用人觀,助力人盡其才;堅持“人皆可以為舜堯”的成才觀,建設人才成長支持體系。擁有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228人,其中85%以上為引進入職工作后獲批。
這里,校園環境得天獨厚。
學校位于湖北省武漢市主城區,坐擁獅子山,三面環湖,擁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園,9公里浪漫湖岸線,10公里獅山“林中路”,6公里湖光綠道,被譽為天然氧吧、園林式學府,2008年以來連續獲評全國文明單位,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2020年、2025年連續榮膺;校園內生活、醫療、運動場館配套成熟、便利;幼兒園和附屬學校教學質量居武漢市第一層次;緊鄰城中環線、地鐵快線,交通便利;近繁華而遠喧囂,宜居宜業宜學。
期待與您相聚獅山!
二、人才需求
1、微生物資源首席科學家
崗位職責:
牽頭負責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戰略規劃與組織實施,微生物資源發掘、保藏管理、開發利用等,開展農業微生物資源多樣性、微生物與宿主環境互作機制、農業微生物產品創制或產業化等領域的前沿研究;組織農業微生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申報及相關項目的策劃、實施及成果轉化;組織并協調微生物相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國內外交流合作。
崗位要求:
本領域領軍人才,長期從事微生物資源挖掘利用研究,具備國際同行認可的開創性思維和研究經歷,擁有有競爭力的代表性成果;曾參與或主導大型科研裝置或者微生物資源項目工作,具有大規模微生物資源高通量挖掘經歷者優先。
2、精密儀器設備設計制造科學家
崗位職責:
設計和開發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微生物與宿主環境互作、微生物產品創制的研究和工程化相關的高端儀器與設備;圍繞農業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路線開展成套設備研制,參與重大儀器專項技術攻關。
崗位要求:
不低于10年精密儀器設計制造經驗和團隊領導經歷,主持或領導過國際領先的精密儀器研發項目,具有標志性大型儀器設備研制成果和標志性核心專利;熟悉精密儀器的設計理論、制造工藝及性能優化;精通機械工程、微電子、光學或納米技術的應用開發;具備跨國團隊合作能力,熟悉儀器設備的商業化流程或具備市場轉化經驗者優先。
3、自動化控制科學家
崗位職責:
負責農業微生物研究與實驗相關大型裝置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獨立自主設計與優化;基于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技術開展大規模微生物資源開發和微生物-宿主-環境互作研究,構建微生物未來智能研究設施整體解決方案和實現路徑。
崗位要求:
不低于10年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及實施經驗,熟悉控制系統的設計、建模、仿真及優化,掌握傳感技術、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應用;具備解決復雜系統控制問題的創新性思維;具備微生物及相關學科跨學科溝通協作能力,具有影響力的自動化控制實施案例或解決方案,有工業級或行業級大型自動化控制系統開發及管理經驗優先。
4、微生物組與大豆高效和高產
崗位內容:
加強根際微生物與大豆高產與優質等性狀的機理機制與改良研究。
5、油菜耐鹽堿分子機制
崗位內容:
在耐鹽堿遺傳育種取得明顯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深耕耐鹽堿分子調控機制,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均在國際和國內形成領先優勢。
6、油菜抗根腫病機制與分子育種
崗位內容:
油菜根腫病在我國油菜產業中危害大,嚴重威脅產業安全。本團隊創制了抗病新種質,但其專一性抗病機制尚未清楚,嚴重限制了抗病分子設計育種,在前期逐步克隆了主效抗病基因基礎,未來通過深入解析機制,開展上生物育種,有望改變這一被動局面。
7、毒素降解生物育種
崗位內容:
挖掘新的毒素降解基因/酶/菌株,創制抗黃曲霉毒素B1、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降解生物育種新資源。側重在營養強化與健康的作物設計育種上,以關鍵工具和種質創新為核心,與玉米、小麥和水稻橫向合作。
8、合成生物學底盤技術研發與應用
崗位內容:
以植物為底盤,開展AI賦能的合成生物學底盤技術研發,聚焦抗性功能因子的智能設計與調控,推進調控元件優化、多基因模塊組裝與表達體系構建,為棉花抗性性狀的精準集成與設計育種提供技術支撐。
9、作物納米抗逆機理
崗位內容:
負責解析納米材料提高作物抗逆的分子開關或調控模塊,在作物納米抗逆機理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10、鹽堿地油菜高效種植及其生理機理
崗位內容:
研究油菜耐鹽堿的生理機制,為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研發提供理論依據。
11、作物產量形成生理過程及分子機理
崗位內容:
挖掘油菜高產抗倒協調的生理及分子機制,為高產抗倒群體的構建提供新的技術措施。
12、智慧稻作
崗位內容:
為適應國家和學校智慧農業發展目標需求,團隊將依托現有資源優勢,聚焦水稻精準種植、無人農場等關鍵領域,為學科與團隊開拓新的增長點和轉型機遇。
13、“十大楚藥”優質高抗的分子育種
崗位內容:
重點以藥用菊花、蒼術及蘄艾等品種為研究對象,圍繞提升有效成分的含量,開展分子育種研究、提升其品質和產量。
14、“十大楚藥”的現代功效研究
崗位內容:
重點以藥用菊花、蒼術及蘄艾等品種為研究對象,揭示其現代功效,并為創新中藥的研究奠定基礎。
15、大宗藥材天然活性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
崗位內容:
重點以青蒿素、長春花堿等天然產物對象,實現生物合成途徑的解析與優化、底盤細胞改造、提純工藝優化,實現中藥材可持續生產。
16、“十大楚藥”資源鑒定與栽培
崗位內容:
重點以藥用菊花、蒼術及蘄艾等品種為研究對象,從事藥材及基原鑒定、藥材資源調查和評估和生態栽培。
17、昆蟲行為遺傳學
崗位內容:
重大害蟲智能監測預警與精準綠色防控人才緊缺問題。
18、害蟲智能監測預警
崗位內容:
重大害蟲智能監測預警與精準綠色防控人才緊缺問題。
19、雜草學
崗位內容:
加強農田雜草生物生態學、成災機制及綠色防控優勢。
20、綠色新農藥創制
崗位內容:
填補學院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
21、昆蟲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及智慧農業
崗位內容:
圍繞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形成在園藝害蟲防控研究的優勢團隊。
22、食用菌蛋白資源挖掘與利用
崗位內容:
真菌蛋白也是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規劃的新賽道。在食用菌蛋白資源挖掘及微生物制造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具有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能力。
23、食用菌活成成分發掘與利用
崗位內容:
立足于大健康產業,挖掘真菌活性產物,開發健康食品和保健產品。基于產業鏈和我校的研究基礎,打通食藥用菌全產業鏈的最下游--產品精深加工。
24、大數據與深度學習
崗位內容:
具有大數據深度挖掘、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基于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健康養殖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在國際性的大數據科學或人工智能相關公司從事實戰項目工作經驗者優先。
25、動物種質與復雜性狀遺傳解析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遺傳育種、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畜禽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重要經濟性狀遺傳基礎解析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遺傳改良、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工作經驗者優先。
26、基因編輯與動物育種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遺傳育種、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高效安全基因編輯新技術研發、基因編輯育種新材料制備評價、畜禽干細胞育種或細胞培養肉應用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基因編輯育種、動物干細胞培育等工作經驗者優先。
27、合成生物學與動物育種
崗位內容:
合成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合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創新、DNA大片段高效組裝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合成生物學在動物育種中的應用等工作經驗者優先。
28、動物數智育種
崗位內容:
具有統計遺傳學、智能表型組學、生物信息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育種理論和技術、新品種(系)培育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基因組育種工作經驗者優先。
29、動物精準營養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營養學、動物生理生化、生物信息學、統計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豬營養、家禽營養、反芻動物營養、寵物營養、動物營養代謝與腸道健康等科學問題和應用技術領域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營養-菌群影響動物免疫發育和腸道健康,以及營養遺傳學與雄性動物精液品質,運用計算機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手段研究動物的動態營養,以及解決產業問題等工作經驗者優先。
30、飼料科學
崗位內容:
具有飼料學、動物營養學、生物化學、合成生物學、統計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飼料資源開發、飼料加工智造、飼料分析檢測等科學問題和應用技術領域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運用大數據統計手段分析與解決養殖企業產業問題能力等工作經驗者優先。
31、飼料安全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營養、飼料學、飼料毒物學、微生物學、化學分析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飼料安全與生物技術等科學問題和應用技術領域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飼料質量安全與品質控制工作經驗者優先。
32、動物發育生物學
崗位內容:
具有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克隆、胚胎附植與妊娠等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表觀遺傳調控、干細胞分化和生物信息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33、泌乳生物學
崗位內容:
具有遺傳育種、生物信息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產奶動物泌乳性狀與乳腺發育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多組學和大數據分析工作經驗者優先。
34、繁殖調控
崗位內容:
具有遺傳育種與繁殖、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草食大家畜、特種經濟動物繁殖調控等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較強的對接產業、解決產業問題的工作經驗者優先。
35、動物繁殖內分泌
崗位內容:
具有遺傳育種與繁殖、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繁殖內分泌調控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激素或內分泌因子結構分析、修飾和合成工作經驗者優先。
36、智能養殖裝備
崗位內容:
具有農業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智能制造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熟悉如CT、超聲、光譜等設備,開展現代智能養殖系統中的各種技術和設備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畜牧養殖裝備開發工作經驗者優先。
37、舍內環境智能控制
崗位內容:
具有環境工程與科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舍內環境智能控制研究領域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舍內養殖業、動物福祉工作經驗者優先。
38、低碳生態養殖
崗位內容:
具有環境工程與科學、動物營養、飼料學、生態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豬、禽、羊物種廢棄物處理或循環養殖和生態養殖領域發表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可持續、環保和資源高效的養殖業工作經驗者優先。
39、分子流行病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醫學、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動物分子流行病學、病原生態學、病原遺傳與進化等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病原流行病學、病原生態學、生物信息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0、比較醫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醫學、免疫學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實驗動物學、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等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實驗動物學、免疫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1、人獸共患病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醫學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人獸共患病原病原學、致病與免疫機制、防控技術與產品研發等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在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經驗者優先。
42、動物源性食品安全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醫學或微生物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食源性病原菌的流行病學、病原與宿主互作、防控技術與產品研發等相關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微生物學、病原流行病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3、動物解剖學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醫學或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形態結構、動物生長發育、動物疾病致病機理、疫苗研發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解剖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4、動物組織胚胎學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醫學或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形態結構、動物生長發育、動物疾病致病機理、疫苗研發、益生菌開發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組織胚胎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5、動物生理學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醫學或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生理學、動物生長發育、動物疾病致病機理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生理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6、動物生物化學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醫學或生命科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長發育、動物疾病致病機理、疫苗研發、脂肪代謝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生物化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7、動物病理學
崗位內容:
具有動物醫學或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開展動物病理學、動物疾病致病機理、疫苗研發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動物病理學工作經驗者優先。
48、獸藥科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學、生物學或化學博士后經歷;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與藥物分子設計、生物/化學合成、藥劑學與制劑、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包括藥動學、藥物分析、耐藥性、分子生物學等。
49、臨床獸醫學
崗位內容:
本科專業是動物醫學專業,具有臨床獸醫學博士或獸醫學博士學位(包括內科,外科,診斷,產科、中獸醫等),或者在國外取得DVM學位,研究成果在本領域國內外同層次人才中居于前列。
50、豬病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學、病毒學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豬群重要病原的流行病學、致病與免疫機制、新型藥物靶標挖掘、藥物分子設計、以及豬群疫病防控技術與產品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國內外相關學科專業博士后工作經歷,有參與國內重大科研項目者優先。
51、禽病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學、病毒學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重要禽病病原的流行病學、病原演化與遺傳變異、致病與免疫調控機制、防控技術與產品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禽病相關科研經歷以及相關學科專業博士后工作經歷者優先。
52、反芻動物疫病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醫學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反芻動物疫病的病原學與流行病學、致病與免疫調控機制、防控技術與產品研究,產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反芻動物疫病研究經歷者優先。
53、動物重大疫病與人獸共患病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學、病毒學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動物重大疫病與人獸共患病的流行病學、復制與傳播機制、致病與免疫機制、新型阻斷技術及藥物分子設計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國內外相關學科專業博士后工作經歷者優先。
54、獸醫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醫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獸醫常見病原的微生物學、分子流行病學、病原致病機制與免疫學機制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國內外相關學科專業博士后工作經歷,參與承擔領域內重大科研項目者優先。
55、獸醫寄生蟲學
崗位內容:
具有獸醫學、寄生蟲病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開展獸醫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寄生生活機制、感染與傳播、防控技術與產品等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具有有相關學科專業博士后工作經歷,具有寄生蟲相關科研經歷及項目參與經歷者優先。
三、申請方式
方法一:申請材料發送至學校或相關學院聯系郵箱,材料應包括個人詳細簡歷和學術成果簡介。
方法二:依托南湖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掃描下方二維碼完成在線報名。

聯系人:吳 菲 人力資源部
電話:+86-27-87285113
郵箱:feiwu0613@mail.hzau.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1號
相關學院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