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人才交流·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專題”活動在南京舉辦
9月19日至21日,“國際科技人才交流·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專題”暨江蘇教育界與產業界對話對接活動在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主辦,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會同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單位承辦。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副主任秦濤、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橋、江蘇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周玖華、南京林業大學校長勇強、南京國家農高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新銘、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泱等出席開幕式。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分享農業農村發展理念和經驗,為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人才交流提供契機,為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搭建務實平臺,共邀請23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農業專家學者參加,吸引200余位政府代表、高等學府學者、科研機構專家及企業代表到場。活動不僅加強了國內外的科技交流與合作,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科技動力,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了智慧力量。
秦濤在開幕致辭表示,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振興鄉村過程中關鍵一環,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離不開國際間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本次專題活動不僅是一個展示世界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平臺,更是一座全球范圍內農業領域科技人才深化友誼、促進合作、共謀發展的橋梁,期望通過合作共贏,推動農業科技發展。

張橋指出,一直以來江蘇省科技廳都在大力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斷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快推進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本次活動將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省科技廳也將進一步加快培育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加強農業關鍵技術攻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大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引育,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周玖華在發言中表示,開展教育界與產業界對接對話,是推動全省高校與地方產業實現雙向奔赴的重要實踐,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實現教育、產業互融互促的關鍵一招,也是推動江蘇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具體舉措。本次活動共同推動科技人才交流、鄉村振興和林業產業同步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勇強在開幕致辭中指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具有促進科學技術創新和服務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希望南京林業大學通過此次活動與其他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圍繞現代農林業需求,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推動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落地。

隨后進行南京林業大學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南京國家農高區分中心揭牌儀式、多項校企合作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以及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其榮、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Dale Sanders、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Felix Dapare Dakora等學者在主題演講環節作專題匯報。
開幕式同期舉辦圓桌論壇和項目推介,其中圓桌論壇由Dale Sanders院士主持,澳大利亞VICCHEM公司研發與推廣經理Richard Holzknecht、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Kenichi Tsuda、信諾澳中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辛廷慧等6位專家就人工智能在農林業改良中的應用、可持續的新型農林作物、氣候變化時期的農林作物恢復力、如何減少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利用土壤微生物和農林作物的基因組學革命、林業資源低碳高效加工利用等6個議題進行討論,提出多個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
在項目推介環節,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信息學問題聯合研究所、土壤科學與農業化學研究所、白俄羅斯國家農業科學院科學與實踐中心、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農業大學、俄羅斯國立農業大學莫斯科農業學院植物學植物保護系、喀山聯邦大學農業生物工程研究實驗室、南京林業大學林學學部等18個中外機構現場推介農業合作項目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