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理想是追求,也是超越
“我們希望能夠把新一代年輕人、新一代人才的形象給樹立起來,讓大家看到中國的年輕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90后創業者王為如是說。
2012年,年僅18歲的王為,懷揣著出國探索未知的夢想,毅然從中國人民大學轉學至悉尼大學,踏上了他的創業之路。在校期間,王為集結了一群不同專業的學霸,為留學生“小白”提供學業輔導,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異國環境。畢業后,他選擇回國創立海道教育,致力于提升中國留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學子……從熱心學長到海歸創業者,王為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勇敢打破常規,在時代的洪流中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一個“非典型”留學生的逐夢之旅
在王為看來,自己是一名“非典型”留學生。當年,他成功考進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這份學業履歷本就令人羨慕,但他卻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決定——到悉尼大學留學。
之所以想去留學,王為解釋,一方面是小時候看過一部名為《小留學生》的電視劇,其中留學生們一起做飯、討論學術的情節曾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則是白手起家的父親鼓勵自己勇敢走國際化道路。
作為年輕一代,王為堅信“Global to Global”,國際化之路蘊藏著更多的機會與可能,而出國留學正是打開通往世界的鑰匙,也是拓寬國際視野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考上岸之后,王為毅然選擇了出國留學。
踏出國門之前,王為就聽周圍朋友說過“海外學習壓力很大”之類的話。在悉尼大學的第一次期中考,他的考試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一種強烈的挫敗感在心底滋生。“那時候孤身在海外,甚至會有一點想要流淚。”王為回憶道。
國內外教學體制的不同,讓大部分初到異國他鄉的留學生,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更有甚者,會陷入彷徨、迷茫和自我懷疑。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王為開始思考,究竟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真正適合中國學生?如何幫助他們脫離同樣的困境?
不久后,一個類似早期“新東方”的學習型社團在悉尼大學成立。社團招募了一幫來自各個專業的“學霸”,為留學生們提供學業方面的幫助。出乎意料的是,僅是第一個學期,就有超過6000人報名參加課程。
“這是我投入教育行業的重要原因,也是后來海道教育的雛形。”回想這些過往,王為感到非常自豪,他說,當時大家的想法很樸實、很純粹,“就是想要提高中國留學生的綜合競爭力,樹立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形象,讓大家看到中國的年輕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一直到現在,他和他的團隊都是這么做的。
打造留學生釋放潛能的世界舞臺
2017年,騰訊啟動了南半球的校園招聘項目,這成為王為事業起步的契機。“當時,騰訊得知我們的組織擁有大量留學生資源,產生了與我們合作的意向。”于是,在一個普通的午后,悉尼大學一間僅8平方米的辦公室內,騰訊與王為團隊迅速敲定了合作細節。臨近畢業之際,騰訊又向他們拋來了橄欖枝,希望他們回國后能加入騰訊的孵化器。
懷揣著對創業的熱情,王為及其團隊來到深圳,進駐騰訊孵化器,在短短一年內,他們的項目迅速嶄露頭角,成為孵化器內成長速度最快的項目。此時,王為意識到,他們終于到了該獨立發展的階段。離開騰訊孵化器,王為和伙伴們將公司落戶深圳蛇口,海道教育在這里扎下了根。
為什么選擇蛇口?王為說,“蛇口的氛圍與海道教育擁有文化上的契合以及精神上的共鳴。”回顧過往,王為深感努力工作和拼命生活同樣重要。在他看來,走出辦公室,可以看到很多咖啡店、畫廊,這些都是能讓人從工作中暫時抽離出來的一個空間,能為生活帶來不一樣的維度。蛇口的園區不僅僅是提供租賃辦公室的地方,它更像一個生態圈。
此外,王為認為,袁庚先生提出的‘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最能體現蛇口特色的口號,也很符合他們創業者的特質。“當然,深圳政府給予創業者的政策,也是考量標準之一。”王為如是說。
秉持著“提升中國留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信念,創業6年來,王為領銜的海道教育圍繞留學生多階段需求進行產品布局,累計服務用戶超過40萬人,遍布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主流國家的40多所知名院校,覆蓋用戶的全生命周期長達六年。
作為一家初創型公司,海道教育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王為將其歸功于兩個方面,一是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既有教育熱情,又非常關注自我成長的年輕人,他們為海道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進一步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這個大家庭。二是選擇了一個正確的賽道和市場,留學市場的蓬勃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對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海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拒絕被標簽定義的人生
在傳統觀念中,提到人才,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高學歷或者有著頂尖技能的人。然而,王為眼中的人才,并非僅僅局限于這些外在的標簽,“真誠、善良、敏捷、開放”才是構成人才的真正要素。
王為表示,教育的本質就是真誠、善良,一個人足夠坦誠,足夠真誠,信息摩擦才會最少。此外,敏捷、開放也是他格外看重的素質。“這個世界上不缺乏聰明的人,但是缺乏敏捷的人。”敏捷的人除了有很強的領悟力之外,還能把事情快速地落地執行,為用戶、公司創造價值;其次是開放,一個人的‘職業天花板’并不局限于年齡,更多地來自開放度。只要保持更高的開放度,日新月異地去吸納新的知識,這樣的人職業是沒有發展上限的,人生也沒有上限。
當然,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面對職場帶來的各種變化。創業者張一鳴在字節跳動9周年年會上發表了主題為“平常心”的演講,如今的王為也逐漸能夠理解到底什么是“平常心”。平常心并不是意味著面對事情要躺平,是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情緒化、焦慮之中。所以,創業也是一種自我修煉。
這些年的創業經歷也讓王為深深體會到,除了保持平常心,好奇心也是一個創業者的底層色彩。“某種程度上來說,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本身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也在為你創造價值。”
對于海道教育的未來,王為表示,“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是我們一直渴望的平臺,它能將留學生的意義、政策發揮和宣揚出去。”王為一直都希望大家能夠把海道看作一個資產。資產只有被高效地運作起來,流通起來,才會有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海道也能看到自己新的價值。
本期嘉賓:王為,海道(深圳)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