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午夜_日韩综合一区二区_亚洲综合中文_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台湾中文娱乐网

當前位置: 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 新聞動態

深圳論壇·國際科技創新城市峰會圓滿舉辦

發布時間:2023-04-21

4月15日,由科學技術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辦深圳論壇·國際科技創新城市峰會(以下簡稱論壇)。本屆論壇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為支持單位,圍繞“國際科技創新城市”主題,邀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視頻)、英國商業貿易部公使銜參贊施睿耀、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高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首席科學家霍斯特?梵格教授、中智集團董事長卜玉龍等嘉賓,以圓桌討論方式開展互動交流,增進互學互鑒,共同提升城市對科技創新要素吸引力,增強城市創新活力。論壇由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主持。

圖片

劉華表達了她對中國創新成就的贊譽。她表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第二大用戶是中國,中國第一大用戶是廣東,廣東第一大用戶是深圳;穗港深是全球第二大頂級科技集群,北京緊隨其后位列第三,包括穗深港、北京、上海和蘇州等在內,中國共有21個頂級科技集群,數量與美國持平,這些是按照各集群在產權組織PCT體系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以及在科學引文索引(SCI)擴張版本中發表的科學出版物數量這兩項硬性指標評選出來的實打實的成績。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是我們組織在華的橋梁”,劉華稱產權組織在華有四大發展戰略,一是堅持以人為本,講好知識產權故事,與更多新的、更廣泛和更多樣化的群體建立聯系,特別是中小企業、女性和青年;二是不斷加強與中國各界的聯系,共創知識產權未來;三是提供更加高效和有效的服務,進一步推廣產權組織的創新數字工具和服務,體現用戶價值;四是打造知識產權政策工具,搭乘中國經濟騰飛的福利,用知識產權賦能中國創新力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對于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陳國基在視頻發言中表示,香港創科是國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愿景,特區政府在去年12月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制定清晰的方向和重點策略,貫徹頂層規劃和設計,按照四大發展方向推動香港創科發展。其中一大方向就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梁。特區政府一直跟中央緊密聯系,推動制定更多政策措施,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今年3月,特區政府與國家科技部在北京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多個重點包括深化兩地科研合作、創新資源共享、成果轉化、人員交流,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以及強化統籌協調等。“我們將大力推動具體措施落地見效,讓香港的人才、企業和科研機構更好服務國家所需。”

施睿耀在論壇發言中表示,英國重視終身學習,英國的教育系統有助于創造復合型技能人才,并表示“中國有非常積極的政策和舉措吸引來自全球的人才,我認為在很多領域都可以支持中英之間的合作”。他還針對如何吸引國際人才給出建議。中國許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都建立了稀缺人才證書目錄,這個證書目錄包含了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基準。“我們已經與相當多的城市合作,支持他們納入高質量和國際認可的英國資格證書,以便他們吸引國際人才。”

高文在論壇發言中介紹了以色列創新“秘訣”。他表示,以色列缺乏自然資源的現實條件,倒逼智力型、知識型發展的轉化,國家必須動用智慧進行投資、創新和發明。“只有通過科創,我們才能保持在國際上的地位。”他還分享了打造創新生態的三大基石,一是找到未來新趨勢、新技術,二是將新技術規模化發展,三是解決全球性挑戰。“中國找到了電動車這個龐大需求并打造了電動車生態,就是很好的例子。”

霍斯特?梵格在論壇發言中認為,通過全球合作與科學技術交流協作可以實現碳中和、生命科學、創新之城,中國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作為生物化學領域專家,他看好粵港澳大灣區,表示深圳是實現生物和生命科學方面瓶頸攻關非常理想的地方,非常適合開展新藥研發。

卜玉龍表示,在驅動科技創新、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各類要素中,人才是非常關鍵、非常活躍的要素,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最大的核心變量。城市要實現持續的科技創新,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進而塑造領先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把人才優先發展,引才、用才、留才放在首要位置,從而更好地為城市持續健康發展賦能。

來自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的代表,駐外科技外交官,廣東省、深圳市、各省區市科技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境外專家組織、培訓渠道、專業機構代表等共計500余人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