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光明”2021光明論壇暨2022中日韓 青年創新合作對接賽啟動儀式圓滿結束
12月15日下午,“才聚光明”2021光明論壇暨2022中日韓青年創新合作對接賽啟動儀式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成功舉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賦能聚變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主題,邀請有關領導,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深圳紐迪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灝等頂尖科學家、知名企業家出席探討交流,凝聚科技力量,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人才高地貢獻創新智慧。
本屆論壇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主辦,光明區人才工作局、光明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承辦,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協辦,來自合肥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光明相關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媒體記者近200位代表參加活動。
光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無非在開場致辭中指出,光明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前瞻性布局人才工作,實施才聚光明、才長光明、才享光明“三大工程”,扎實推進“萬名博士聚光明”行動,光明區高層次人才總量、博士人才總量、留學回國人員總量實現“三個倍增”,未來將持續優化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不斷壯大光明“科學陣容”,廣泛凝聚光明“創新能量”,打造更有活力、更加高效的光明創新創業生態。
合肥濱湖科學城管委會科技創新部副部長王欣講述了合肥的發展故事,她在演講中表示,光明科學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其他兄弟科學城學習的榜樣。合肥將努力打造聚才的“磁場”、生活的“樂園”、成功的“福地”,為有真才實學的人投入真情實感、真金白銀,讓“養人合肥”、“創新高地”成為科技英才追夢之處、筑夢之地、圓夢之城。
光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蘇亨數就探索建立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站聯程”合作新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議:要強化引才合作,打造科學城海外引才集聚平臺;要挖掘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潛力,打造科學城資源共享平臺;要營造深厚的學術交流氛圍,打造科學城人才學術交流平臺;要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打造科學城人才服務平臺。筑牢科學城建設的底板,強化人才的“引育用留”,不斷助力科學城加快建設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則從打造以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為特色,科學引領沿途下蛋的“六位一體”科研產業環著手,結合光明區出臺的“前瞻性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構建科研經濟發展新模式”相關政策措施,針對深圳在BT領域整體競爭力與長三角存在的差距及BT產業鏈短且研發周期長的特點,建議加大海外青年才俊的引進力度,為青年海歸人才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和政策傾斜。
紐迪瑞科技創始人李灝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他認為光明作為深圳市最年輕的行政區,之所以走到今天取得如此的成就,不變的是以市場為導向,市場是萬能的推手,政府起的是引導作用,推動產業鏈上的研發機構、企業高效協同發展,推動光明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形成研發、制造互生共贏的生態,通過發揮政企聯動的作用,共同推進產業集群的培育發展,才能不斷壯大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提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沉淀,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改變世界。而現有作坊式的AI開發無法滿足行業高效高質量數字化轉型需求,需要通過大模型構筑中國特色的AI技術競爭壁壘,在工業質檢、智能診斷、時裝設計、科研創新、海洋氣象等領域共同打造工業化AI大模型平臺,賦能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高地,促進深圳成為數字智能經濟的典范,共筑智能生態圈。
論壇期間,2022中日韓青年創新合作對接賽正式啟動,后期將聚焦雙碳技術、生物技術與大健康、數字經濟三大重點領域,發掘中日韓三國優秀青年創新技術項目和人才資源,并將于明年4月在光明區舉辦總決賽,為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賦能聚力。
此外,論壇同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專家座談會——光明專場暨“鴻鵠之夜”中外嘉賓交流活動,按照“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大局、現實和長遠的角度出發建言獻策,助推深圳駛入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高速路。